新农村建设勿忘保护古民居

来源: | 时间:2014-01-23 | 栏目:基础设施 | | 【字体:

日前,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乡黄伞村一座极具苗族文化特色的古民居建筑物,在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中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尚未完全竣工的砖木结构二层楼住房,此举实在令人惋惜和痛心。

这座古民居大约修建于晚清时期,为两层木结构建筑。原住房正面左右两扇排枋上,雕刻有繁体圆形“福”、“寿”两字,字体壮实优美,周围雕饰有龙凤呈祥精美图案。堂屋门左右两侧窗户镂刻双喜形花格,花格中各镶嵌一幅“喜鹊登枝”和“鹿茸含芝”图案,两幅图案周围又对称地精雕了龙凤朝阳图案,蝴蝶翩飞,蝙蝠呈祥,雕工精美绝伦,寓意含蓄深刻。“福禄寿禧”被苗民称为“四喜”,有“四喜”雕饰的住房被苗民称为“四喜堂”。“四喜堂”是有文化有身份的苗民的住房。该古民居不仅融入了“四喜文化”,而且包含了纳吉辟邪内容,体现了黄伞苗族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屋主的文化艺术素质高雅,苗族建筑艺人的木雕技艺精湛,是一座具有浓郁苗族文化底蕴的古民居。

该古民居主人蒲孝永告诉笔者,据他所知,他们一家就有四代人生活在这座古民居里,前后加起来有100多年历史了。但蒲孝永已到结婚年龄,女方嫌其房屋“破旧”不愿嫁过来,于是小蒲就起了改造老屋修新房的念头,村委会也为他落实了“危房改造工程”的政策补助。但国土部门不同意他家占用农田起屋,去年蒲家只好拆除“老屋”在原址修建新房,于是一座好好的“四喜堂”就这样给拆毁了。

目前,各地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这本是好事。但笔者呼吁广大基层干部和村民要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在修建新房时,勿忘保护有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的古民居,让古民居成为新农村的“镇寨之宝”。 (雷学业)

(编辑:蓝冰海)